(宁夏理工学院,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分级教学在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宁夏理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分级教学;优势;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到分级教学模式的转变
我院为理工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学生因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以及学生偏科等因素的影响,入学时的英语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传统的以自然班为单位,实行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以往教学中所有学生实行“一刀切”的现象导致了许多英语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许多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只能被动地被老师“拽着走”。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挫伤,而且也使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学生们学习英语就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我们要反思这种“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于是分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011年9月,在新生入学后,我们按照各个新生高考英语成绩的高低将2011级全体学生划分为A,B,C三类平台班级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表1 各平台学生分配比例、使用教材、授课内容及教学目标
| A平台(30%)
|
B平台(55%)
| C平台(15%)
|
使用教材
| 第三版 大学英语(精读)
1-4册
| 第三版 大学英语(精读)
1-4册
| 新风尚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1-4册
|
授课内容
| 除教材内容外,加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技巧讲解及题型练习
| 以教材内容为主,课间穿插听说练习
| 以教材内容为主
|
教学目标
| 80%学生通过四级, 部分学生通过六级且具有较强听说能力
| 部分学生通过四级且具有一般听说能力
| 通过期末考试,增强英语基础知识及基本听说能力
|
在教学课程安排上,A 平台学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教学进度,力争使教学内容向更广、更深层次推进。B 平台学生教学进度适中,扎实系统地组织教学。C 平台学生教学进度较缓,本着实际实用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英语基础及听说能力。
二、分级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在理工类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英语也无多大关系,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多来自于过级与考试,很少有学生关注英语积累及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造成了课堂投入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如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一致的授课方式,容易使这种消极的学习氛围在学生间互相感染,影响教学效果。采取分级教学以后,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随之发生改变。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得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堂进行学习,这样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分级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 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制定相对折中的教学目标,这样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很轻松, 甚至停滞不前,无法得到提高;而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吃力,甚至丧失学习积极性。而分级教学是按照不同的级别制订不同教学目标,为不同起点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通过分级教学,可在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中大力加强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在学生基础较差的班级中加强基础教学。 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使他们取得了个人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突出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分级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如何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英语水平或是提高英语考级率,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于我院分级的标准是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或是入校后进行的分级考试成绩来确定的,学校按比例将成绩好的学生分入快班,成绩差的分入慢班,一旦分级,这种固定的模式很难改变。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快班学生心理上的优越感,某些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已是佼佼者,逐渐产生自满心理,学习上不能刻苦奋进,导致成绩下降;慢班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感使某些学生觉得进了差班,自信心受挫,从而自暴自弃,慢慢产生了厌倦英语学习的心理。因而,这种固定的分级教学在实际操作当中极易造成两极分化,反而达不到分级教学的目的。
(二)一成不变的教材、教法
我院在分级教学之后,A,B平台仍采用统一的教材,只是在进度和重难点把握上有所区别。相同的教材对于A平台的学生来说有的内容过于简单;但是,对B平台的学生而言,仍有一定难度。有的教师在分级教学后仍采用一成不变的教法,对于A平台只是加快了讲课的速度,扩充了课本授课内容。这令A平台的学生觉得自己只不过比B平台的学生多学了几章课本内容而已,这对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逐渐地,他们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B平台的学生,教师只是拣书上最简单的一些语法与词汇讲解,再把课文通篇译成中文,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使得学生基础仍很薄弱。由于没采用适当的教材,合理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达不到提高的目的。
(三)滞后的教学管理
由于我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打乱了系、专业及班级的原有模式,不可避免地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在分级编班时,一个英语教学班中可能会出现几个不同专业班的学生;因上课时间、周期、场所安排不同,教学班的编排及师资的配备必须对上述因素加以考虑,这就需要全校各院系之间的共同协调,合理安排。另外,在教学管理上,分级教学对学生的考勤、考试安排和成绩登记工作也提出了难题。一方面给教师日常的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同时也让部分学生有机可乘,无故缺席,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