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班的孩子的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具有直觉行动性,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受到当前直接感知的事物和实际活动所制约,很具体、很直接 ;认识的抽象性和计划预见性还很差,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 ;注意和情绪也很不稳定,同时这一时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要进行正面教育,树立模仿对象,不能光说教,更不能讲反话或讽刺话。否则常常会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 【关键词】 小班 教育 幼儿. 小班的孩子年龄大都在3岁至4岁之间,称为学前班。特别是3岁以后的孩子,对讲话、思考、游戏,有了自我意识以及对人对事的要求。产生了独立性的需求,做突出的表现非常固执、不听成人的吩咐 :有时不让他做的、他偏要做,让成人感到孩子变得顽皮了、不听话了、难带了。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这一年龄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成为“第一个反抗期”或“第一个危机期”。从教育的观点来看,是做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关键期。如果教育不当,孩子的固执和不听吩咐的这些行为将会发展成任性、执拗等不良品质。 一、根据先学前儿童基本是通过实物活动来认识世界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游戏间接教育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言语尚在形成过程中,发展水平很低,往往不能了解成人的言语传递,对于学前的儿童来将言语传递是主要的,而小班的孩子往往只能依靠亲身实践,在成人正确指导下实际地摆弄,操作物体,从而获得直接经验,所以小班孩子利用实物活动进行教育尤为重要,实物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游戏。 1、利用有创意的游戏意境萌发幼儿向往介入学玩的愿望老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有意境的不同主题游戏方案,重在有创意的引导,以游戏口吻和游戏的形式,展示游戏的玩法;在设计不同的主题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向幼儿正确介绍、展示一些简单的结构技能 : 排列和堆砌等 ; 游戏中用充满诙谐、夸张的语言引导幼儿学习玩、爱惜、收拾玩具 ;以此来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热情和创造性。 2、利用不断变化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引导幼儿学习爱护收拾玩具。 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我们注重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互相渗透,注重创意,利用有意境、丰富有趣的游戏内容来引导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中幼儿学会了一物多用。 如积木在娃娃家游戏中是菜、鱼、鸡,在红、绿灯游戏总是各种车辆,到了工地,又变成了盖大楼的建筑材料。由于幼儿学会了根据游戏的需要寻找替代品,游戏中幼儿的乐趣更大了,思维更活跃了。 3、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游戏中树立榜样。 小班的孩子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同伴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我们注意为幼儿准备了种类不多,但同类现成玩具却很充足,并分别陈列在玩具筐内供幼儿选用。 ? 在游戏中,首先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言传身教。 ? 再者在游戏中随时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榜样 : “某某小朋友,你真棒,盖的大楼又高又好”,4、根据幼儿性格分别放玩具。 性格比较孤僻、不爱动的幼儿,我们就用一些能拉走的玩具引起幼儿玩的兴趣、配上儿歌“拉拉拉,拉起我的小狗狗,谁要我的小狗狗……”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好动不安静的孩子,我们有意引导他们选择玩插片、积木、娃娃家、理发店游戏,以培养训练他们的自控能力。 二、幼儿自我意识萌芽,运用游戏教育幼儿 小班的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没有是非观念,更不会谦让,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无论什么事,必须达到他的满意,否则就大闹不止。对此,我们进行了下列的尝试探索。 1、看小品、演小品。 小班的孩子到了幼儿园, 通过“人”与“我”,“物”与“我” 的比较,渐渐认识到行为客体的外界事物和行为主体的自己,从而形成了对自己的认识,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而自我意识是调节自身的原动力。为此, 我们采取了看小品、玩小品“对不起,你坐错位了”等来帮助幼儿学习正确处理坐错位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和语言。 2、用游戏、榜样、食物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我们的做法是 :不能你这样要求,我又那样要求,决不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三、针对家长包办代替的弊端,我们采取了下列游戏教育 1、用“我的小脚藏起来”的游戏练习穿、脱鞋,会的给予表扬。 2、用玩“我会自己小便”的游戏。联系脱穿裤子,做的好给予表扬或奖励。 3、 用“卖衣服的游戏”让幼儿辨认自己的衣服, 学习折、整理衣服。 4、用“我的小手最能干”的游戏学习洗手,收拾玩具,搬小椅子。 通过我们的尝试探索,我们深深认识到 : 通过游戏教育法,缩短了小班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的过程,缩短了小班孩子掌握道德行为规则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游戏法进行教育教学,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个性的品质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接受教育,身心也才能发展的更好。从而使最适合小班幼儿的游戏教学法,让幼儿接受并更好的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老师只有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长期的培养以及坚持训练,亲身体验,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纲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