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瑜 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 071000
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很大影响。如今,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使两者更好地融合,仍然是所有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很好地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两者的整合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
创新新识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在上课前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问题,用Flash做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有趣小动画:乌龟和兔子开始赛跑,乌龟跑了50cm,兔子跑了5km,谁跑得更快呢?有的学生说是乌龟,因为50大于5。这时教师引申出“单位长度”这一概念,巧妙地导入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拟知识形成过程,突出重难点。数学是抽象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一门学科,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而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会用具体形象思维去思考问题。为了尽量避免这一冲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的特殊效果和声像功能,揭示知识内在规律,发现知识本质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如利用信息技术,教师把一个圆分成若干个小扇形,采用拼凑法重新组合成类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公式联系起来进行动画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更能深刻理解并容易记住知识,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最突出的优点。
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更好联系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需要把知识放在活泼生动的情境中,将自己所教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这些数学问题,认识到数学可以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通过动画放映超市购物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回忆跟着父母去超市买零食的情景来导入新课,促进教学高效进行。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探析
1 利用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展示工具
作为显示工具的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大量的板书内容,而在课堂40分钟内,如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则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不板书而口头说明,则往往会词不达意。这时候,如采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的使用课堂时间。
作为演示工具的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其实也就是大家以前常挂在口边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数学教学手段,在处理数学上的一些动态图像时,所谓的“动点”只能用黑板上的一个静态的“定点”来表示,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观。
2 借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在一些已经建成校园网和已经联入互联网的学校,数学教师已不再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唯一知识源,学生通过访问网络上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通过参加BBS,互发E-mail等形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教师就由知识的传道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3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提供了针对性的素材,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资源都可以从Internet获取,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资源环境。
4 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情境探究和发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认真观察这一过程,初步检验猜想结果的正确性。实验操作的目的,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检验出自己猜想的错误,经过独立思考分析错误的原因,不断产生错误,不断纠正错误,这个过程有时要反复多次,才能产生一个正确的结果。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有效地学习数学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可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另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关系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在在线课程与传统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的契合点?张文兰、胡娇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一文中提到:“国家课程项目式重构的融合路径之一是建立基于混合学习环境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具体实施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混合式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则需要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与尝试。
总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时代,在有关的调查中已经发现一线教师具有强烈的愿望参与到教学的改革中来,顺应时代还是固步自封已经不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题目。
参考文献
[1]郭晓莉, 徐敏.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05:161+164.
[2]石斌.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2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