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公共教育学 作业设计 作业形式
论文摘 要:目前,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作业在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就公共教育学的作业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种有用的作业形式以供任教老师参考。
一、高师公共教育学作业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师公共教育学采取大班授课方式,课程容量大、教学时数较少、教材枯燥,许多公共教育学任课教师只注重课内,而忽视了课外,导致公共教育学出现“教师讲的多,学生讨论少;课堂讲的多,课外活动少;结论下的多,学生思考少;理论讲的多,学生实践少。”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无法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兼顾,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发展令人担忧。而能够及时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业却被忽视了。作业是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最佳载体。高师教育学作业可以弥补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
二、公共教育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1.给每个学生发展的机会
高师院校培养未来的老师,未来的老师不仅要有专业素养,还要有人格魅力。因此,教育学的作业设计要力求促进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以及个性发展。而目前的大班授课,学生参与机会较少。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更有信心,继而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是教育学作业设计的理念。
2.调动学生学习本学科的主动性
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材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很多教材千篇一律,学生面对枯燥理论,很难产生直接的学习兴趣。如果作业设计仅仅囿于课本理论知识的重复记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待作业就是纯粹的应付,作业就不能起到有效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加重了师生负担。教育学作业设计应挑选与教育实际密切联系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题目,关注教育的热点、焦点、弱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着眼于师范生
教育学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师范生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技能,把教育理论与学科专业知识进行结合,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对接,培养学生初步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因此,教育学作业的设计要有助于师范生深入理解教育理论,要多给学生教学实践的机会,让理论能够与广大一线教学实际相结合。
三、教育学作业设计形式
1.教学操作
我们应有效地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结合起来,设计操作性作业,这种类型作业的完成要在教学实践中来完成,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使得他们学到了实际教学技能。比如,以教育学某一章节内容或中小学某一教学科目内容为授课内容,布置全体学生教学任务,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试讲检查。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了教师角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从师能力,也方便教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即教师布置学生围绕教育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问题既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教育实践。具体可以在某章节教学内容开始之初设疑或章节内容结束后总结布置,请学生就教师设计的题目,利用业余时间,查找、分析研究资料,写成讲稿或提纲。上课时请同学上台讲解。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质疑的批判精神探究问题,审视教材内容和改革实践,树立问题意识,勇于突破权威、经验和常规。问题作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
3.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感想和领悟。具体感悟内容包括对教师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领悟,对教师课堂教学整体状况的评价,对自己学习进展状况的反思。学习感悟可以是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既一章教学内容结束后的总结;也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宏观反思。学习感悟是师范生深化教育理论的手段,让学生进行学习感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品质和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也促进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和交流。
4.课外阅读
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一些教育学的著作、杂志,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布置此类作业时,教师要注意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一是要指导学生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二是要请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对阅读所得进行分析、综合,把书中的精华与自己的受教育经验、学习教育学的见解加以比较、融合,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这样做学生不但掌握了教育学的知识,也学会了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5.教育调查
所谓教育调查就是让学生深入社会,关注教育事实,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交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将教育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师学生主要以中小学教育实际问题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去见习和调查,重新体验中小学的校园生活,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调查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6.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即学生就教育教学中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将课内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外的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整合,学生以教育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根据授课情况,题目可以由老师拟定,也可以由学生围绕中小学教育实际情况自己来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论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意见、看法充分表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通过这种实践方式,不仅使学生复习掌握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教育学的兴趣。学生在资料整理中收集了大量的案例、素材,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献检索利用的能力,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和互助的精神也得到了发扬,基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性作业促进了教学相长。
7.案例分析
教师要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新性的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高师生的教师职业意识。布置作业时可先把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准备发言提纲;学生要想回答好这些问题就必须充分准备,积极思维,由此也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课程自学
学会学习,是信息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也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的生存技能。对于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来说,这项技能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必要。对于一些较容易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列好思考提纲,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再作简明扼要的点拨归纳。对于那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如“课程”“教学原则”等,可以让学生先看书自学或讨论,然后进行问答式引导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抓住问题的关键,在课堂上再重点进行剖析,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总之,与教育学课堂教学重视间接经验的传授相反,教育学作业强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使学习更加深入、更加具有实效性。它使教育学教学具有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希望教育学任课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提高教育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彬.从“鹰架”观念谈管理学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09(9).
[2]谈冰.浅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
[3]王少非.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法与教学案例的开发[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2).
[4]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