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论文关键词:布鲁纳 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 启示 
  论文摘要:布鲁纳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于美国本土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以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的教学理论及模式,促进了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发展。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近十年的今天,不得不回过头来用..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探讨从布鲁纳教学理论看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
2011-11-01 14:34:19 来源: 作者:黄欢 【 】 浏览:66次 评论:0
 论文关键词:布鲁纳 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 启示
  论文摘要:布鲁纳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于美国本土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以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的教学理论及模式,促进了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发展。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近十年的今天,不得不回过头来用理性的态度和精神重新审视和感悟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更具有启示及借鉴意义。
  
  1、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概要
  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试图促进学生成长或者塑造学生的成长的活动。[1]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各种的方法帮助人们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它关注如何让学生以最优的方式学习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认知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认为,“成长”即认知活动的发展,也即“心智发展”,心智发展表现为多种能力的不断提升,如:同时应对两种不同的问题、在同一时间段内注意若干相互关联的事情、采用适宜的方式来分配时间和注意力以满足多重需要。儿童的心智发展不应该归因于逻辑,而应归因于儿童试图对每种观念进行知觉表征的那种需要的发展。
  他认为,智慧的发展是连续的分阶段的,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不但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不同。包括三种方式,也可以为三个阶段:
  (1)动作性表征:通过动作来建立表征,在儿童发展的最初阶段,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来定义眼前的事件和物体的;
  (2)映像性表征:依赖于视觉或其他感觉组织,依赖于概要性的图像的使用,图像表征以行为表征为基础, 是简约了行为表征而形成的;
  (3)符号性表征:用词汇和语言形式建立的表征,符号表征系统的建立的基础是把经验转换为语言。
  在心智发展的过程中,三种表征系统沿着各自的路劲发展着,直到人们能够完全掌握这三者的活动。布鲁纳认为,教育过程的核心应该是为教育者提供帮助和对话的机会,以促进他们将经验转化为更加强有力的符号系统和秩序系统。所以,学习者的智力发展,是教师和学习者的教育关系之中成立的,即:通过教学来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1.2 内部动机教学理论。布鲁纳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内部动机,学习活动本身既是源头,又是奖励。”[2]学习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且内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内在动机是不受任何外部奖励影响的、自发的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内在”动机。
  1.2.1 好奇心:典型的内部动机,我们的注意力经常会被一些不清楚的、未完成的、不确定的事情所吸引,直至清楚、完成、确定。“探明事物的真谛或仅仅是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满足。”,“激发并满足好奇心,这是与生俱来的循环过程。”[1]
  1.2.2 胜任力:即适切性或是能力。“对儿童的元语言的游戏行为的最好解释莫过于在练习和形成一种全新的技能中所产生的快乐。”[1]我们一直维持着对某种活动的兴趣是因为我们对此活动具有某种程度的胜任感。
  1.2.3 身份认同:指人们所具有的去依据另一个人来塑造“自我”、形成自己愿望的一种强烈倾向性。当我们觉得自己非常像某个认同对象时,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反之则难过;
  1.2.4 互惠性:指人类对他人做出的回应,并且与他人共同活动以达到某个目标的深层需要。通过各种相互联系的各种角色的形成与发展,参与者才能真正感受到社会团体的互惠,从而也使得参与者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学习是一个逐渐构建对世界的认识和期望的漫长过程。
  1.3 学科结构教学理论。布鲁纳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每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他说:“我们的教学,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1]当每个主题是相互分离的时候,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各个主题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基本结构正是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布鲁纳提到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按布鲁纳的意见,任何领域知识结构的特点可以用三种方式来概括:表象的形式,指知识结构的表象形式可以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中选择,即学科知识结构的呈现方式必须与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学习模式相适应;经济性,指把一门学科中多样化知识加以合理简约,即合理的序列;效力,指所习得的命题的生成价值,即学习的迁移。而这三种方式内部影响着任何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联系的意识,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他强调选择学科的基本结构来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掌握知识,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不是掌握零散的经验知识与个别结论。
  1.4 发现学习教学理论 。“发现学习”是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来的,在《教学论》一书中又做了进一步的概述。之所以布鲁纳极力倡导发现学习,是由于学习与问题解决都依赖于对各种可能性的探究,教学必须促进和调整学习者的探究行为。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授人们某些学科的知识并不只是让他们把结果记忆在脑中,而是让他们参与到可能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来。我们教授一门学科并不是要在每个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学科方面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使学生自己能够以数学的方式进行思考,能够向历史学家那样考虑问题,能够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来。认知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1]在发现学习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的去猜想,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鼓励学生去质疑,他特别强调:“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去获取知识,成为一个发现者。[2]他认为发现学习有助于开发学习者的智慧潜力,有利于学习者掌握探索的方法。
  2、布鲁纳教学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因此,布鲁纳的教学理论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近十年的今天,它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样给我们的教学以启示。
  2.1 教师“研究性地教”。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传授者,而且是模范,是引导者。那么教师就必须是一位研究者,必须对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精心的研究,即带着研究去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
  2.1.1 对教学对象的研究。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地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对所教的学生非常了解,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也即我们教师口中的“备学生”。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存在因材施教,不存在符合学生的特点,这些都是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尤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布鲁纳说过,人的心智发展是分阶段的,学生也具有强烈的内部动机。那么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条件及情况,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对学生的心智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是否对学生的起点水平进行过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否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外部强化。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教师的问题回答错误是很常见的,老师们也都理所当然地觉得是学生不认真或是“蠢”,也没有进行过分析。布鲁纳的观点启示我们,其实他们并没有问题,也并不差,只是他们没有正确理解问题,他们在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回答的也是另一个问题的答案。这时就急需教师对学生理解问题的过程进行研究,对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如何理解问题、如何思考。
 2.1.2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任教学科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风格和原有的认知水平来有效选择知识结构呈现的方式。教学应当讲求知识传授的“效力”及其迁移。课堂教学一方面要讲求教学内容的精炼性,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具体知识,更主要的是养成科学学习态度。任何一门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的程序,对学生来说有难有易,且个体差异也是广泛存在的,即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序列。新课改强调教师要由课程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的难度,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特质,遵循“经济性”来呈现。[4]且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有一共同特征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些学习问题的设置、呈现就必须注重结构和序列性。
  2.1.3 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新课程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3]“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建立一种科学模式去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以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并把已形成的学习成就感转化为新的学习过程的动力。在启发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信任,是学生学习中实现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的指导、启发是必要的,但绝不要限定或规定学生的思路,更不要指定学生思考的方向,老师的作用在于创设形成多种多样问题的环境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力图在分析的基础上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还应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发现学习教学要求儿童能够认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把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学科知识结构,使知识成为自己的。
  2.2 学生“研究性地学”。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核心是类别编码系统;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是自己主动形成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5]众所周知,传统的学校教育追求的是个体智力的优异性和学问的卓越性,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并能够熟练地、灵活地、准确地解题,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致使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愈演愈烈,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样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仅仅是教材范围或是教学规定范围,严格束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布鲁纳认为儿童的最显著的内部动机就是:好奇心、胜任力、身份认同以及互惠性。而这些动机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之乐于探索研究、勤于动手动脑,进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获取这些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研究性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3]其意义不在研究的结果而在研究的过程本身,重点是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发现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尝试,去探求了解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先通过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虽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对我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具有诸多积极的启示,值得我们去借鉴探讨,然而,在积极的背后也同样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他说“一开始就应该给年幼的学习者提供机会去解决问题、进行猜测、去争论,这些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门课程的核心成分。”[1]本人认为此观点过于注重“发现”,而忽视了“发现主体”的特点,有抹杀学生认识特点之嫌疑。而且布鲁纳全盘否认“接受性学习”,他认为这是一种鹦鹉学舌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方法,是毫无价值的。众所周知,发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科的所有知识都适合于发现法,在某些学科的某些知识,用接受学习更优于发现学习,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共同促进教学的进步。因此,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深入探究其教学理论的精髓,以此借鉴并指导我们当今的课堂教学,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美)Jerome S.Bruner.教学论(Towarda Theory of Insturction)[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1.110-111.100.103.62.136
  [2] 杨光富.重温布鲁纳:“发现中学“的结构主义大师[J].上海教育.2006(12B):43
  [3]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名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4.7-8.123
  [4] 杨明宏,祝峰.从布鲁纳教学原则谈新课程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06.3:10
  [5] 孙莉.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63
Tags:探讨 布鲁 教学 理论 我国 课程 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浅析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理论.. 下一篇浅析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高计..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