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论文关键词:生命 教育 生命性教学
  论文摘要:在技术统治一切的时代中,教育封闭了通往灵魂之路,对生命的异化和漠视使教育迷失了方向,离生命的原点越来越远,一个呼唤教育回归生命,以人为本的时代已经到来。文章基于对生命与教育关系的理性探索,探讨生命..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试论生命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2011-11-06 09:37:47 来源: 作者:齐嘉妍 【 】 浏览:62次 评论:0
 论文关键词:生命 教育 生命性教学
  论文摘要:在技术统治一切的时代中,教育封闭了通往灵魂之路,对生命的异化和漠视使教育迷失了方向,离生命的原点越来越远,一个呼唤教育回归生命,以人为本的时代已经到来。文章基于对生命与教育关系的理性探索,探讨生命性教育教学的理念、特点,并努力探索出一条生命性教学的实践之路。 
  
  人是由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所构成的,无论是自然生命的发育,还是精神生命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人是唯一必须接受教育的造物。人只有受过教育,才能成为人。”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已然成为一种“工具”,对教育的关注不是因为人本身的需要,而是因为社会的直接需要,为培养社会人而存在。这种工具主义的思维方式导致功利主义教育盛行,造成了生命意识的缺少。
  生命性教学理论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该理论在认识到生命与教育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可行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在理论上将生命教育的理解上升到新的层次,而且在实践上也探索出具有创造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以下将首先从生命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出发,并对生命性教学的特征和实践性进行探讨。
  一、生命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纵观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面对传统教育留下的一系列漠视生命的弊端,新世纪的教育迫切需要一个以人为本,为人自身发展,体现人的生命意义的教育理论。生命性教学理论的提出正是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也由于中西教育历史上对生命本性的尊重,使整个生命得到全面发展,为生命性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西方教育思想奠基。古希腊哲学确立了人的理念,强调对人的尊重,并使其充分发展。他们认为知识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教育引发潜能说,亚里士多德把教育看成一个内在发展的过程,是自我展开和自我实现的过程。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把人从中世纪的经院教育模式解放出来,赞颂人的伟大,提倡人的尊严,反对禁欲主义,尊重人的个性,走向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的教育是对生命的第一次追寻,他强调教育按照人的天性,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另一个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就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提倡教育要顺应自然,培养反封建的“自然人”,主张根据儿童的特性实施教育。自卢梭的《爱弥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关注儿童当下的教育再到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中,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关于“教育即自然发展”的理念,实现了尊重人权到尊重童权的过渡。六十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是以马斯诺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潮为先导的,是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充分发挥潜能的基础上,实现丰满的人性,强调人要理解自己和他人,并与他人友好相处;强调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强调人向自我实现的发展。这种教育将帮助人尽其所能成为最好的人。人本主义体现了教育对完整生命的复归,对个体自由的诉求,对生命的个性呼唤。
  2.中国教育思想探索。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表现的思维方式更整体偏重人文伦理,就教育而言,由于封建制度和宗教法制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教育不及西方,在关注个体,关注自由和个性上受到压制。但是在历史上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群雄争起的多元文化,影响至今的是儒家和道家文化,儒家思想以孔子为先导,其中,孔子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思结合等都是主体教育的成功实践。如果说儒家是通过伦常礼教来规定生命的内涵,那道家就是将人性与自然融合在一起,认为生命的本质不是外在的规定,而在于他的自然本性,教育就是把生命置于自然的背景下,使其自然本性自由发展,这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近代受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推翻封建制度,从根本上为教育发展人的主体性、关注自我和生命提供了保证。在近代教育史上主张个体生命自由发展的教育家有蔡元培、陶行知等。蔡元培通过自由个性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格,在教学上尊重思想自由,顺应个性发展,在办学上追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陶行知在留美归国后,借鉴和扬弃其老师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上改变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生存方式,教育要“以人为本”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教育研究在20年前才开始关注个体生命。“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课堂中极力引发学生的主体性,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其中,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命题,从生命的动态生成角度,给主体教育作了新的阐释。该文指出突破“特殊认识活动”的传统框架,必须从更高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这包括:①是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②课堂教学目标上应该关注生命的全面发展,即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③课堂教学蕴含着极大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学过程不应机械设计,而应具有生成性。
 二、生命性教学的特征与实践探索
  生命性教学是生命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上的实践表现形式,其特征表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对儿童的尊重,对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文环境的关怀。
  1.敬畏生命,让教学体现生命意识。由于生命具有两重性,人是意识动物,为意义而存在,然而没有生命的存在就谈不上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关注首先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还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学会关怀他人,并与他人相处。生命性教学的目标,基础是教人珍爱生命,更高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生命性教学是知识、智慧和人格教育的统一。把知识归结为创造性的智慧,把智慧归结为时时处在价值抉择中的人的灵动的生命。
  2.解放儿童,让课堂体现生命关怀。所谓解放儿童,就是要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一方面把儿童当“人”看,教育过程尊重人的特性,另一方面,把儿童当“儿童”看,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儿童的天性是自由活泼的,现在严肃的课堂纪律让生机勃勃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课上正襟危坐,课下狂乱反叛。犹如弹簧,压得越低,释放后反弹得越高。今天解放儿童的任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吧儿童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其次,课堂规训不应成为阻碍学生自由思考和创造的障碍,第三,让儿童走出成人世界,活在当下,尊重他们身心的自由发展,不要将成人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
  3.融入生活,让教学充满生活情境。关注学生个体生命自由成长的教学,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个体生命的发展不在抽象的科学世界,而在富有韧性的完整生活世界里。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将死板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生活联系的知识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更不能真正理解掌握,因此创设生活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要融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
  4.人文关怀,让教学评价以人为本。功利性教育的盛行导致教育成果的评价也具有很明显的目的性,“以分数论成败”的观念依旧可以说是目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主体性缺失和情感性缺失等弊端主要的根源。因此,努力探索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需明确的是对教师和对学校的评价源于对学生的评价,应着重探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在具体评价学生时,评价的内容要向着多元化方面发展,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重视学生日常行为中所反映的道德品质、兴趣爱好、特长等其他方面潜能的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考察。
  新世纪初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他们和谐发展,教育从关注社会,作为服务社会的工具,到关注人,作为人的发展的自觉需要;从关注知识、能力、情感单一的发展到关注让人的身心完整的发展,不断的实现向生命的回归。生命性教学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突破,将对新课程改革注入一股强心剂,对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2]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杭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02.
  [4]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5]何怀宏.生命与自由——法国存在哲学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
  [6]何福田.生命教育论丛[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1.
Tags:生命 教学 理论 基础 实践 探索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试析以行动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 下一篇关于高校名著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思考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