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论文发表网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国际货物代理英语实训课程开发为例,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在高职国际货物代理英语实训课程建设中,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高职专业英语师资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 工学结合 国际货物代理 实训课程
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应以职业为导向,将课程学习与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然而由于学校与企业缺乏沟通,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没有针对企业需求构建岗位英语课程。这样培养的人才适用性较差,往往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英语能力需求。高职毕业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一个瓶颈。
本文以国际货物代理英语实训课程为例,探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英语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中所进行的探索。
一、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国际货物代理英语实训课程开发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想脱离的弊端而提出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教模式,其指导思想是教学内容应指向职业工作过程知识。在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开发中必须基于工作过程来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技能要求的变动调整课程内容,以培养出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劳动者,这是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创新建设,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岗位(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使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与高职教育具体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有了紧密的联系,能极大地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008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成为全国百所示范校的一员,物流管理专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而国际货物代理英语是物流专业新开设的优质核心课程。为了建设好这门课程,我们英语教师通过和物流专业教师共同下企业调研,考察了多家物流企业,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特别是对国际货运代理这一岗位人才的需求标准,了解了国际货物代理企业一线的工作流程及岗位要求,获得基于工作任务的国际货物代理英语课程开发的一手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了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工作岗位所需的英语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岗位主要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
(一)明确国际货物代理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国际货物代理英语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国际货代基本业务流程和各部门岗位的职责,掌握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能力目标是:训练学生具备在国际货代公司各个岗位熟练使用专业英语处理业务的能力,达到能熟练利用基本的专业词汇识读、填写单据。素养目标是:使学生认知专业英语在国际货代业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国际货物代理业务的国际视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明确国际货物代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如图1所示的国际货物代理企业的运作方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国际货物代理这一岗位的十个典型工作任务:(1)公司业务介绍及推广;(2)客户服务;(3)包装设计;(4)运输;(5)仓储;(6)委托承运;(7)日常沟通;(8)认识国际货运代理基础单据;(9)报检;(10)填制进出口报关单。以这十个工作任务为学习情境,展开教学并进行了国际货物代理英语教材的编写,本教材已被评为北京市2009年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二、建立“以行动为导向”的高职国际货物代理英语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形成解决特定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在国际货物代理英语实训课程的建设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多个方面强调“以行动为导向”,是要改变当前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职业活动实践,以与特定工作岗位职业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我校胡杨政教授在多年的职业英语教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了6P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我们把它应用到了国际货物代理英语实训课程教学中。以国际货物代理岗位工作过程构成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推动高职人才培养与国际货物代理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一)建立完善的国际货物代理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具体的国际货物代理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Profession,是指以物流职业英语内容为教学主线;Position,是指以国际货物代理这一职位典型的工作任务组成教学模块;Procedure,是指以工作过程构成教学内容;Point,是指以工作过程中的语言要求和注意事项为技能要点;Performance and Practice,是指通过模拟演练和实训,提高学生在物流,特别是在国际货代岗位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加强国际货物代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面的改革
现行教学模式中,学生实践机会相对少。其表象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分离。在国际货物代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方面,我们加强了国际货物代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面的改革,具体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和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做好“以行动为导向”。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于1870年由当时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朗道尔教授创立,其优势是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第一线,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案例还必须具有针对性。为此围绕国际货物代理岗位的十大典型工作任务,教师精选我校毕业生去向较多的北京空港物流企业的实际典型性案例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讨论、研究。
(2)角色扮演教学。教师在实训中制订工作计划并分配工作任务,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工作成果。例如我们在国际货物代理实训课程中海关报关过程教学部分就采用角色扮演进行教学。通过同学的角色扮演强化了报关单预录入、报关单审核、报关单放行等报关过程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3)项目教学。根据承接的模拟项目,组建实训小组,各小组负责完成利用国际货物代理专业英语包括业务的洽谈、客户的服务、单证的识别与填写等工作任务。为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将英语教学工作分成与专业相对应的多个教学模块。同时,将英语教师进行分组,分别负责各个专业模块的项目教学工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单个企业开展细致深入地调查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准确把握个业和市场的需求。
三、建立“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师资模式
高职国际货物代理英语实训课程建设中,双师型专业英语师资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专业实践培训中专业英语教师而临很大难题,英语类的教师对很多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即使完成理论学习后,也缺乏感性知识。因此,专业实践培训从主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讲解,让英语教师结合业界实际情况和专业所需,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鼓励教师下企业实习,以了解不同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加强职业能力的素养。通过专业实践以亲历体验、发现、研究、讨论的学习方式建构或重新建构对专业英语课程及课程目标标的认识。
2000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论文发表网
课程建设中,我们体会到:专业英语教学应采用“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由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共同来完成。专业教师协助编写教材,开设专业讲座等方面给予英语教师帮助,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具体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形式进行合作教学:(1)共同分析和确定学生学习要求;(2)共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3)共同交流教学思想与观点;(4)共同学习并编制教学大纲、教材;(5)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学术讨论会、专业信息展示会。
在我校国际货物代理英语实训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英语和物流专业教师体现出了最大的协助合作精神,通过共同下企业,调研国际货物代理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了解其工作任务,还多次召开英语教师和物流专业教师的座谈会,由专业教师给英语教师提供专业书目,进行专业讲座;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由物流企业的专业资深人士和物流专业教师担任专业策划和教学顾问,都取得了很好的合作教学效果。
四、建设课程实训基地,保障课程质量
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合作机制是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保障。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工作”上,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高职业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
校内实训教室和仿真模拟教室只能解决部分学生的实践要求,在传统的教育机构外寻找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已经成为普遍认同和采取的措施之一。目前,物流业已经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大量国际物流企业聚集北京,这为我们建立和开发实训基地提供了良好条件。经过协商,我校拟与某国际货运代理(中国)有限公司投资修建的物流中心协议作为国际货运代理英语实训课程开发基地,给学生提供观摩的机会,并为学习本课程提供实践基地。
结束语
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市场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需求,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及满足学生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革。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必须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英语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
2000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论文发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