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论文关键词】创新环境 创新能力 策略 
  【论文摘要】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体现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潜在能力的培养。创新环境的建设不仅是营造有利于新思想、新知识出现的环境,还应当建设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强调实..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试论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创新环境的建设
2011-12-15 14:36:08 来源:2000论文网 作者:郭根生 【 】 浏览:266次 评论:0
 【论文关键词】创新环境 创新能力 策略
  【论文摘要】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体现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潜在能力的培养。创新环境的建设不仅是营造有利于新思想、新知识出现的环境,还应当建设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强调实践是检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尺度标准。
  
  创新环境是指客观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情景。创新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创新环境的建设不仅仅是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尽量改善的科研条件,重要的是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给予他们一块耕耘的园地,让他们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有自己的见解,对新思路、新技术的发明有自己的选择,逐步形成积极发现问题、探求知识、追求创新的意识,具备改变自己和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善于把握机会的能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能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启迪研究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一 创新理念是建设创新环境的指导策略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从目标、要求到环境都有很大的不同。本科教育以“教学为本”,以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要任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目的。研究生培养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两个阶段。从本质上来说,研究生教育更应是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其次,从人才观方面来讲,旧的人才观强调知识的积累,片面强调记忆的功能,极力推崇博览群书,忽略知识的运用,从根本上忽略了个人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生教育应当有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最大限度地增长知识,而且是要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本领。
  没有创新理念的支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环境的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尽管研究生已经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但是由于现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对学科前沿的把握,对学习环境、特别是营造自己的学习环境还不熟悉。大部分研究生习惯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而很少去开拓创造新的领域,如果不强调研究生创新理念的教育,不注重对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将直接导致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下降。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教育技术理论逐渐发展成熟,初步建立了教学设计理论框架,逐步形成了基于“学”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完成了从单纯媒体研究向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研究的过渡,形成了以网络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因此,研究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与工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真正实现掌握坚实的教育技术学科的有关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从事教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教学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工作的能力。
  
  二 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营造有利于新思想、新知识出现的环境,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应多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另一方面研究生自己也要在现实环境中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主动联系自己的导师、任课教师,经常撰写本专业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创新论文、优秀论文。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等建设项目,为研究生的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己动手,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还有的学校设立了研究生短期出国访学及参加国际会议资助基金,为促进研究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了解各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学习和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创造了新的环境。这种环境已经突破了国家地域的界限,开始形成一种思想或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研究生教育新模式。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要求研究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设计和提出了“六个一”的培养方案:负责编导、制作完成一部电视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全程参与一门网络课程的开发制作;赴国内有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的院校见学一个月,并完成见学报告;参加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或一部专著教材的编写;独立组织和主持一次教学或学术研究活动;在核心期刊或外文期刊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这样的培养方案不仅有具体的培养目标要求,还要对创新环境——如电视教材的编导环境、国内有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的院校、核心期刊或外文期刊、科研项目、教学或学术研究活动有具体的安排。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自己至少做一次讲座,参加十次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座,还要参加其它院校的专家、学者举办的专题讲座。组织研究生参加“围绕挑战、机遇与发展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创新”主题研讨会,发表自己对教育技术新理念、新技术,教育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等专题的观点和看法。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学习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与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起进行学术研讨、实践切磋、思想碰撞、信息共享。
  在每年一次的研究生访学活动中,要求研究生提前准备,联系好要访问的学校、专家和相关研究生,带着课题、带着论文开题报告、带着问题开展访学活动。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当面聆听专家的意见,征得专家的指导,收到良好效果。在访学期间,走访当地得相关专业杂志社,与专业编辑座谈,了解学科最新发展趋势,杂志导向,专业论文写作要求,与编辑建立联系等,使访学真正做到有收获、有成果。
  
  三 在创新环境中强调实践的尺度标准
  
  实践是人类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成果的尺度标准。只有积极鼓励、支持研究生申报科研项目、参加创新论文、优秀论文和科研成果的申报与评选,才能培养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这对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将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研究生创新环境是评价研究生平均占有的科研成果数量的指标,学校的创新环境越高,培养的研究生平均质量就越高。再好的创新环境如果研究生置之不理也是浪费, 因此,对学校而言公平的竞争、完善的法制、对创新的鼓励政策等等都要配套实施。对导师而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用知识提出的新理念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要有为国家培养合格高层次人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导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站在学科前沿,从事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要价值的研究工作。对研究生而言端正态度、积极参与、开拓进取是提高自己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指导思想。
  创新环境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新”与“实”上,新是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设计、模式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实是指学术价值、科研价值、实际应用价值等对学科发展、对社会、对人类有积极的贡献。新是环境的外在特征、内容结构,实是环境的内在本质体现。创新最关键的是要解放自己,因为一切创造力都根源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创新环境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模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与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方法,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硕士研究生应当是我们长期的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几句简单的口号,几个名词的阐述,几项不切实际的措施,需要的是“远见加行动”,需要的是几年如一日的摸索、付出和总结。创新环境的建设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对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并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世娣,王国美.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J].合肥大学学报,2003,(1):23-25.
  [2] 贾川.中美跨学科研究生培训项目对比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3):55-57.
  [3] 王正杰.也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英国Cranfield大学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模式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2009,(2):44-45.
Tags:教育技术学 研究生 创新 环境 建设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浅谈对转型中师范院校校园文化构.. 下一篇浅谈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实..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