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有一种最善良的愿望——与每个学生友好、平等、和谐地相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批待优生让教师无所适从。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让待优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在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转化待优生的方法,请大家和我一起分享:
一、爱心投入法
爱心投入法,是转化待优生最基本的方法。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待优生,正如阴影中的草木特别渴望阳光照耀一样,这些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关注的愿望尤为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用爱心来温暖待优生,就像母亲爱抚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呵护待优生。教师在转化待优生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的地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位待优生,待优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高昂的热情、乐观的心态来努力学习各门功课。例如:学生李秀五岁时母亲病故,七岁时父亲遭车祸身亡。升初中以后,不但学习较差,而且性格孤僻。为了促使她的转化,我对她格外关心:我用自己的钱给她买来了学习用具;给她交了每月的奶钱;有时家里改善生活,我就顺便带给她;她过生日那天,我给她买了一个生日蛋糕,祝她生日快乐、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她满含热泪说:老师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在我的关心帮助下,她的学习进步很快,由原来的三十八名上升到第九名。因此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转化待优生爱心投入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赞扬鼓励法
促使待优生转化,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转化工作的艺术——赞扬鼓励法。待优生的心理往往比较复杂、特殊,他们大多视教师为“天敌”,抱定戒备心理。当教师板起脸孔大加训斥时,这种戒备心理常常转化为反感,甚至对抗;有时虽然口头上认了错,思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真诚地、不失时机地赞扬待优生的每一点进步,则往往有利于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吉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成长。”用赞扬的方式开始批评,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剂却能消除苦痛。例如:学生罗原平时经常上课迟到、不拿书本,课间疯闹等,但在学校组织的冬季越野比赛中他取得了全校第八名的成绩。我及时真诚地在全班表扬他:身体素质好,肯吃苦,集体荣誉感强,相信他能把这种劲头用于学习上,争取全面发展。看得出他心里美滋滋的,经过他的不断努力,我多次随时表扬,终于在期末考试时进步了十名,得到了学习进步奖。可见,适时地赞扬鼓励是转化待优生的“金钥匙”。
三、因材施教法
在转化待优生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方法是因材施教法。待优生有些是智力低下,怎样才能让待优生“吃得了,学得会”呢?单凭课堂的整体授课,待优生就会吃不消,我在实践中采用待优生哪个问题不懂教师或各科课代表就反复讲解,直到他们懂了为止,并且作业的设置也分为不同的档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待优生“吃得了”,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他们的成绩就会有进步。例如学生邢彬数学成绩较差,升级初期数学分数经常是一位数,为了促使他转化,每次老师讲完课后,我都要科代表给他讲几遍,直道他懂了为止。在我的因材施教下,邢彬进步较大,数学赶上了中游水平。由于我对待优生因材施教,所以我班的及格率一直很高。
四、家校联系法
及时联系家长,共同配合,是转化待优生的另一方法。要及时与家长平等对话,做待优生的知心朋友。没有家庭中家长的配合,五天的教育抵不上两天的放纵。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配合,走进的心灵,进行平等对话,有问题进行沟通,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只有你尊重学生,他们才会尊重你。例如:学生吕朋经常打架斗殴,和家长联系后,家长放弃了自己的事情,督促孩子每星期在家学习,终于再无违纪现象,考上了高中。可见家校联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五、耐心等待法
耐心等待待优生的进步,是转化待优生的又一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都会有个觉醒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等待,特别是要等待那些弱势群体的觉醒。学会等待,是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更是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之一。学会等待,意味着能尊重生命的差异,意味着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态度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有一位待优生,学习怠慢,经常不交作业,有时就算完成了作业,也是在老师多次催促下才慢吞吞地做出来的。经过查实,她的父母都不在家,从小就由奶奶抚养。我想是受奶奶的影响,生活习惯、处事方式都很慢,已经养成这种习惯了,一时改不了。我就开展了一些简单易学的活动,进行比赛。为此,我作了一个具体的计划:一个星期内训练她的身体反应速度,具体活动有听口令做动作、起跑反应、跳绳节奏等;一个星期内训练她的口算速度;一个星期内训练她的朗读速度;一个星期内训练她的交作业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我发现她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业本能及时上交了。
综上所述,待优生是相对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只要我们在思想上不放弃“待优生”,在方法上因人因事相机引导,以真挚的爱解读其灵魂,用艺术的教育手段重塑其生命,或几种方法同时并用,就一定能获得转化的最佳效果! |